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在宋词的璀璨星河中,苏轼以豪放之笔劈开天地,又以婉约之弦拨动心弦。他的十阕《蝶恋花》恰似十面棱镜,折射出人生百态:春景凋零处藏着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的旷达,秋千笑语间透着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的怅惘;密州上元的灯火与霜露,暗喻着繁华落尽后的苍凉;暮春别李公择的舟影孤灯,凝结着宦海沉浮的孤寂。这些词作,或以景语写情语,或以直白诉衷肠,字字如珠落玉盘,句句似刀刻心痕。哪一阕让你在某个深夜突然红了眼眶?
图片
1
蝶恋花·春景
苏轼〔宋代〕
花褪残红青杏小,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枝上柳绵吹又少。天涯何处无芳草。
墙里秋千墙外道,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笑渐不闻声渐悄。多情却被无情恼。
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,展现出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己在情感上的烦恼和愁绪。上阕以“花褪残红”“柳绵吹少”勾勒春光将逝的怅惘,而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笔锋陡转,以豁达之语化解伤春之情,展现超然物外的胸襟。下阕转写墙里秋千佳人的欢笑与墙外行人的驻足,形成空间与情感的隔阂,末句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以幽默笔调点破:行人的痴念与佳人的无意识形成微妙反差,暗含对人生执念的调侃。全词景语情语交融,于浅白中见深致,将暮春残景与人间情事浑然一体,余韵悠长。
图片
图片
2
蝶恋花·暮春别李公择
苏轼〔宋代〕
簌簌无风花自堕。寂寞园林,柳老樱桃过。落日有情还照坐,山青一点横云破。
路尽河回人转舵。系缆渔村,月暗孤灯火。凭仗飞魂招楚些,我思君处君思我。
熙宁四年(1071年)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。王安石愤怒,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。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。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,此词为期间所作。开篇“花自堕”“柳老樱桃过”暗喻时光匆匆、聚散无常,落日留连、青山破云之景,既显自然之壮美,又含送别之眷恋。下阕转写行舟转舵、渔村月暗,以孤灯映照孤寂,末句化用《楚辞》招魂典故,以“飞魂”表相思之切,更以“我思君处君思我”的诘问作结,将单向思念转为双向心灵呼应,于苍茫暮色中见深情厚谊。全词景语沉郁,情语真挚,尽显东坡词婉约中见旷达的独特风致。
图片
图片
3
蝶恋花·记得画屏初会遇
苏轼〔宋代〕
记得画屏初会遇。好梦惊回,望断高唐路。燕子双飞来又去。纱窗几度春光暮。
那日绣帘相见处。低眼佯行,笑整香云缕。敛尽春山羞不语。人前深意难轻诉。
此词约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(1060)正月。是时,东坡服丧期满,自四川而至江陵,陆行赴京师。途经三峡,看到楚地高唐(荆州郡管辖)神女峰时,触景而思念妻子王弗,而作此词。上阕回忆初遇、幻灭、思念的全过程。以“画屏初会”定格心动瞬间,“好梦惊回”陡转怅惘,“高唐路”暗用宋玉《高唐赋》典故,喻指佳人难再寻的遗憾,燕子双飞与春光虚度更添孤寂。下阕聚焦初见场景:“低眼佯行”的娇羞、“笑整香云”的妩媚、“敛尽春山羞不语”的含蓄,将少女欲语还休的情态刻画入微,末句“人前深意难轻诉”道破青春心事的无处安放。全词以今昔对比、细节白描,毫无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,婉约动人。
图片
图片
4
蝶恋花·密州上元
苏轼〔宋代〕
灯火钱塘三五夜,明月如霜,照见人如画。帐底吹笙香吐麝,更无一点尘随马。
寂寞山城人老也!击鼓吹箫,却入农桑社。火冷灯稀霜露下,昏昏雪意云垂野。
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(熙宁八年),时苏轼在密州。正好遇到元宵佳节,在街上看灯,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。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,抓住杭州、密州气候、地理、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,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,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。上阕追忆钱塘上元盛景:明月如霜,灯火如昼,香车宝马、笙歌盈路,一派繁华绮丽,尽显江南富庶风流。下阕陡转密州现实:山城寂寥,人渐老迈,唯有农桑社鼓粗犷,火冷灯稀、霜露满地,更兼云垂野旷、雪意昏沉,一派萧索苍凉。两幅画面一繁华一孤寂,一柔美一粗犷,暗含词人从繁华杭州到偏远密州的落差感,于今昔映照中,透露出壮志难酬的深沉喟叹。
图片
图片
5
蝶恋花·京口得乡书
苏轼〔宋代〕
雨后春容清更丽。只有离人,幽恨终难洗。北固山前三面水。碧琼梳拥青螺髻。
一纸乡书来万里。问我何年,真个成归计。回首送春拚一醉。东风吹破千行泪。
宋神宗熙宁七年(公元1074年)春,苏轼在润州京口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,信中殷勤致意,询问归期,思乡之情难以抑制作下此词。上阕描绘雨后京口之景:春容清丽,北固山三面环水,如碧玉梳拥青螺发髻,美景当前却难消离人幽恨,形成强烈反差。下阕直抒胸臆:万里乡书寄来,问归期何在,末句“回首送春拚一醉,东风吹破千行泪”尤为动人,以“送春”隐喻送别青春与故土,借东风无情吹破泪痕,将无形的乡愁具象化,悲怆中见豪放。全词景语含情,情语沉挚,尽显东坡词婉约中见旷达的独特风致。
图片
图片
6
蝶恋花·送潘大临
苏轼〔宋代〕
别酒劝君君一醉,清润潘郎,又是何郎婿。记取钗头新利市,莫将分付东邻子。
回首长安佳丽地,三十年前,我是风流帅。为向青楼寻旧事,花枝缺处馀名字。
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三月。潘大临将赴省参试。苏轼借京都试成出仕文人昔日风流韵事作该词,以戏谑笔调寄寓深沉劝勉。上阕以“别酒劝醉”起兴,称潘郎“清润”,暗赞其才貌双全,又以“何郎婿”调侃其将娶佳偶,末句“莫将分付东邻子”借用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典故,诙谐提醒勿为美色所惑。下阕自述“三十年前风流帅”的往事,追忆青楼旧事而“花枝缺处馀名字”,既显豁达洒脱,又暗含对青春不再的喟叹。全词以今昔对比、谐谑语调,将送别之愁转化为对友人的期许与自我调侃,尽显东坡词豪放中见诙谐的独特魅力。
图片
图片
7
蝶恋花(述怀)
苏轼〔宋代〕
云水萦回溪上路。叠叠青山,环绕溪东注。月白沙汀翘宿鹭。更无一点尘来处。
溪叟相看私自语。底事区区,苦要为官去。尊酒不空田百亩。归来分得闲中趣。
此词以山水田园之趣抒写归隐之志。上阕描绘溪山胜景:云水萦回、青山环抱,月下沙汀白鹭翩跹,营造出“无一点尘来处”的澄明之境,暗含对尘世喧嚣的厌倦。下阕借溪叟之口发问:“底事区区,苦要为官去?”以质朴乡音点破功名之累,末句“尊酒不空田百亩,归来分得闲中趣”直抒胸臆,以田园之乐与官场奔波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词人超脱功利、向往自然的心境。全词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于山水闲趣中透出哲思,尽显东坡旷达襟怀。
图片
图片
8
蝶恋花(过涟水军赠赵晦之)
苏轼〔宋代〕
自古涟漪佳绝地。绕郭荷花,欲把吴兴比。倦客尘埃何处洗。真君堂下寒泉水。
左海门前酤酒市。夜半潮来,月下孤舟起。倾盖相逢拚一醉。双凫飞去人千里。
此词以景语起兴,抒写宦途倦意与知交情深。上阕盛赞涟水风光:“绕郭荷花”堪比吴兴,却以“倦客尘埃”自喻漂泊之苦,转而寻得“真君堂下寒泉水”涤荡身心,暗含对超脱尘世的向往。下阕转入眼前场景:酒市夜潮、月下孤舟,勾勒出苍茫寂寥的意境,末句“倾盖相逢拚一醉”化用典故(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语曰:“有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。”),写与赵晦之邂逅倾心、一醉方休,而“双凫飞去人千里”又以飞鸟作比,叹别后相隔之遥。全词刚柔相济,尽显东坡豪放中的细腻情致。
图片
图片
9
蝶恋花(同安生日放鱼,
取金光明经救鱼事)
苏轼〔宋代〕
泛泛东风初破五。江柳微黄,万万千千缕。佳气郁葱来绣户。当年江上生奇女。
一盏寿觞谁与举。三个明珠,膝上王文度,放尽穷鳞看圉圉。天公为下曼陀雨。
此词以佛理慈怀寄寓生日之喜。上阕借东风破五、江柳吐黄之景起兴,“佳气郁葱”烘托寿宴祥瑞,更以“江上奇女”暗赞寿星不凡。下阕笔锋一转,以“三个明珠”喻子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,转而写放生穷鳞、观鱼圉圉的慈悲之举,末句“天公为下曼陀雨”巧妙化用佛经中曼陀罗花雨的典故,将放生善行与天降祥瑞相联,寄寓因果福报之思。全词将世俗寿庆与佛家慈悲融为一体,温婉中见深意,尽显东坡居士的豁达与仁心。
图片
图片
10
蝶恋花·蝶懒莺慵春过半
苏轼〔宋代〕
蝶懒莺慵春过半。花落狂风,小院残红满。午醉未醒红日晚,黄昏帘幕无人卷。
云鬓鬅松眉黛浅。总是愁媒,欲诉谁消遣。未信此情难系绊,杨花犹有东风管。
这是一首写女子伤春情怀的词篇,写作的年代和背景无从考证,以暮春慵懒之景勾连闺中愁绪。上阕描绘春光将逝的衰颓:蝶懒莺倦、狂风摧花,小院残红狼藉,红日西沉而帘幕无人卷,烘托出沉闷寂寥的氛围。下阕转写女子情态:云鬓蓬乱、眉黛浅淡,满腹愁思却无人倾诉,末句“未信此情难系绊,杨花犹有东风管”以杨花自喻,借东风管束杨花的意象,暗含对情感羁绊的微茫期许,将无依愁绪化作轻盈的自我宽慰。全词景语情语交融,于慵懒颓唐中见婉转深情。
图片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