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慢性胃炎就是吃点药的问题,殊不知,它和一些看似很普通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。
尤其是早起这件事,很多胃不舒服的人总喜欢忽视,觉得只要按时起床就好,但医生提醒过,早起之后做的几件小事,很可能就是慢性胃炎反复的关键。
胃本来就比较脆弱,经过一夜空腹,早晨的环境对它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,如果这个时候还犯错误,胃黏膜就会受伤,久而久之,炎症就容易变成慢性的。
首先需要提到的是不少人一早起床就急着喝冷水或者冰牛奶,觉得这样能提神或者帮助排毒。
殊不知,这种情况下,胃正处在最空的时候,黏膜屏障还没有完全恢复。
冷水或者冰饮一下子下去,会刺激胃部收缩,甚至让胃酸分泌过度。
长期这样做,胃炎、胃溃疡的风险都会增加。
临床调查显示,超过35%的慢性胃炎患者有早晨空腹喝凉饮的习惯,这说明问题并不是个例。
其实,这个时候喝温水才是比较安全的选择,既能润肠,又不会对胃部形成过大刺激。
医生也多次强调,早起补水没错,但方式要对,否则就会适得其反。
其次,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太随便,也是很多人忽视的大坑。
有的人觉得早晨赶时间,或者干脆以为少吃一顿对身体没什么影响。
可是从消化系统的角度看,胃酸分泌有一个固定节律,清晨起床后,胃酸已经开始分泌,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食物去中和,胃酸就会直接腐蚀胃黏膜,导致炎症反复。
时间久了,慢性胃炎的几率自然就上去了。
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,长期不吃早餐的人,患胃病的风险要比规律吃早餐的人高出近40%。
在笔者看来,这个数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。
况且,随便用饼干、油条来代替早餐,同样会增加负担,因为油炸、高脂肪的东西更容易让胃酸反流。
换句话说,早餐必须有,但也要注意质量,温热、清淡、容易消化才是关键。
还有一个常见习惯,那就是一早起床就进行剧烈运动。
很多人为了锻炼身体,清晨五六点就去跑步、打球,甚至进行一些强度很高的训练。
殊不知,这个时候血液循环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最佳水平,胃肠道的血流也相对不足。
如果过度运动,胃黏膜会出现短暂缺血,加上空腹状态下胃酸分泌旺盛,胃壁受到双重刺激,容易诱发炎症或加重已有的不适。
临床上不少慢性胃炎患者都有早晨跑步后胃痛的经历,其实和这个机制直接相关。
医生建议,胃不好的人早起运动可以选择轻度的,比如散步、做伸展操,等吃过早餐、消化一会儿后,再进行强度稍大的运动。
总的来说,早起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在于很多细节做错了。
冷饮、空腹、剧烈运动,这三件事对胃部的损伤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。
慢性胃炎就是这样,一开始可能只是偶尔反酸、胃胀,后来就变成频繁发作。
数据显示,慢性胃炎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接近30%,而在老年人群里更是超过一半。
很多人并不是因为基因问题,而是日常习惯反复刺激胃部导致的。
在医生看来,养护胃部要注意几个基本原则。
第一是规律饮食,尤其是早餐要吃好。
第二是避免空腹刺激,不要喝冷饮,不要抽烟、喝浓茶。
第三是运动要讲究时间和方式,避免空腹时过度消耗。
除此之外,情绪管理也很重要,长期焦虑、紧张也会让胃酸分泌失衡,加重炎症反应。
笔者觉得,胃病大多数是“拖”出来的,如果大家能从早晨开始注意这些小细节,慢性胃炎完全可以减少复发,甚至得到改善。
在这种情况下,家人之间的提醒也特别重要。
有些老人总觉得自己身体好,早起喝凉水、空腹出门锻炼都无所谓,其实这是典型的“老习惯害人”。
年轻人需要耐心去解释,让他们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风险。
总而言之,胃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改变习惯也不是立刻见效的,但坚持一段时间,效果自然会慢慢显现。
在笔者看来,慢性胃炎患者最需要的不是复杂的药物,而是科学的生活方式。
医生反复强调的这几件事,看似普通,但却直接决定了胃部健康。
毕竟,胃是吃出来的,也是养出来的。
如果真心想要减少反酸、胃痛的困扰,就要从早起的第一杯水、第一顿饭、第一段运动开始改变。
参考资料
[1]张明虎.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常见误区[J].家庭生活指南,2025.
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